尼罗河的巨鳄:·阿里与19世纪的埃及

提到埃及的中古史,就不得不提到马穆鲁克。马穆鲁克最早可以追溯到埃及苏丹,著名的抗十字军英雄萨拉丁在位期间(在萨拉丁的麾下,来自库尔德的部队和古拉姆卫队构成其对抗十字军的主力。他们有了一个新的名称马穆鲁克(至公元1181年左右,资料表明萨拉丁军中有6,976 名“古拉姆”(这包括了库尔德人古拉姆)以及 1,553 名花剌子模古拉姆充当马穆鲁克。这在当时是一支可观的力量,在阿尤布王朝(12-13世纪)晚期,马穆鲁克正式形成政治——军事集团。马穆鲁克基本都不是埃及本地人,多由钦察或突厥系的奴隶组成。埃及人通过种种手段买来或者绑架来几岁的小奴隶,然后行割礼。从小进行十几年的军事训练和灌输狂热的思想,二十几岁才能正式服役统治者对于马穆鲁克的训练也十分重视,在埃及许多城市都有马穆鲁克的军营与训练场,还有教官和训练手册。。故而马穆鲁克各个骁勇善战。马穆鲁克骑兵精通骑射、肉搏,马上马下都非常厉害,是典型的多用途骑兵。

(从左到右:自由民骑兵,普通马穆鲁克,。直属于苏丹的马穆鲁克“卡萨吉”卫队)

13世纪中叶,蒙古大军入侵埃及,马穆鲁克首领古突兹,拜巴尔斯等人在抗击十字军,蒙古入侵的过程中立下大功,得到马穆鲁克拥护,先后自立为王,建立所谓马穆鲁克王朝(1260-1517),拉开了马穆鲁克统治埃及的序幕,马穆鲁克王朝前期,曾先后驱逐十字军与蒙古伊尔汗国,确立了埃及作为大国的地位。13世纪晚期,马穆鲁克王朝的统治步入鼎盛,然而,失去强大外敌的马穆鲁克也迅速走向腐化堕落。进入14世纪,马穆鲁克的兵源发生重大变化,由于突厥系马穆鲁克的腐化堕落,马穆鲁克的主力兵源开始逐渐转变为高加索系的切尔克斯人(主要生活在黑海沿岸和高加索地区),质量和数量都有所下降,1382年切尔克斯的马穆鲁克首领巴尔库克自立为王,结束突厥人建立的马穆鲁克巴赫里王朝(巴赫里为古突兹所属的马穆鲁克军团的名字,意为“在河中”,该军团最初在尼罗河的一个小岛上),建立所谓布尔吉王朝(王朝得名于“塔”),突厥系马穆鲁克与钦察切尔克斯系马穆鲁克的内讧,极大地削弱了马穆鲁克,到了14世纪末,一系列打击又接踵而来,1401,中亚的帖木儿大军入侵,大败马穆鲁克,几乎夺取整个叙利亚地区,尽管随着帖木儿的撤军,马穆鲁克勉强收复叙利亚,但遭到帖木儿大军洗劫屠杀的叙利亚地区几乎成为一片白地。使得马穆鲁克丧失了一块作为重要兵源地和产马地的地区,也加剧了叙利亚地区的离心倾向。15世纪中期,埃及爆发数次瘟疫,将近三分之一马穆鲁克死亡,为了弥补兵源,许多埃及本地人和老弱病残加入马穆鲁克,使得马穆鲁克的兵源素质进一步恶化。与此同时,由于新航路的开辟,葡萄牙商人建立了直接与亚洲贸易的线路,也使得依靠东地中海商路的马穆鲁克收入锐减,15世纪中叶以后,马穆鲁克开始走向全面衰败。

15世纪,奥斯曼帝国开始崛起,成为埃及最强大的对手,在1485-1488年的三次阿达纳会战中,凶悍的马穆鲁克骑兵依靠顽强的冲锋大败奥斯曼大军,使得奥斯曼帝国不得不与马穆鲁克议和。然而,目光短浅的马穆鲁克统治者对于火器的重视程度不够。也没有组建像奥斯曼帝国的职业化步兵军团(耶尼切里 即苏丹亲兵),大多时候单纯依靠骑兵的马穆鲁克,不久将败于步兵 骑兵 火器部队密切配合,多兵种协同作战的奥斯曼军团。加上叙利亚马穆鲁克与埃及本土马穆鲁克的内斗,使得战争的优势逐渐向奥斯曼帝国倾斜,16世纪初,奥斯曼与埃及重启战端,1516年。奥斯曼苏丹塞利姆一世亲率6万奥斯曼大军,远征叙利亚,大败马穆鲁克,埃及苏丹加里·古尔战死,叙利亚沦陷,次年,奥斯曼大军向埃及本土进发,在金字塔下的瑞达利亚平原与马穆鲁克决战,部分马穆鲁克推举图曼贝伊二世为新苏丹,继续抵抗,但是,不少马穆鲁克为了保存自己的利益,纷纷投靠奥斯曼人,充当带路党,图曼贝伊二世几乎成了光杆司令,图曼贝伊拼凑为数不多的军队。誓死抵抗奥斯曼人。此战尽管马穆鲁克浴血奋战,甚至直冲苏丹大帐,打伤塞利姆一世,阵斩奥斯曼宰相息南帕夏,但最终败于奥斯曼的炮兵和火器之下,全线崩溃。十天后。奥斯曼大军进攻开罗。开罗投降,马穆鲁克王朝灭亡。逃亡中的图曼贝伊二世不久被奥斯曼人抓获,吊死在开罗广场,首级悬挂开罗城门示众。此后,开启了奥斯曼帝国对埃及的统治(1517-1768)

在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下,奥斯曼人虽然征服了埃及,但是当地马穆鲁克势力仍然非常强大,如地头蛇一样,继续把持朝政,架空奥斯曼人派来的总督(帕夏),奥斯曼帝国派来的埃及总督,他们不懂埃及方言,也不了解埃及的情况,因此任期极为短暂。1517年奥斯曼土耳其人统治埃及开始,到1798年法国人到来之前的约300年里,埃及换了110个帕夏,帕夏仅仅坐镇开罗征收赋税,并依靠马木鲁克组成的卫队维持治安,其他都是一概不管,帕夏之下是贝伊。他们担任地方军政首脑。多有由布鲁克担任,他们之间常常相互内斗,争权夺利的斗争十分激烈,贝伊之间的仇恨如此不可调和,以至于帕夏可以利用这种仇恨,使一个派别对抗另一个派别。奥斯曼帝国的统治者与埃及当地的马穆鲁克时而联合,时而斗争,关系非常微妙,马穆鲁克在埃及强占土地,欺男霸女,无恶不作,各马穆鲁克集团又彼此内讧,成为近代掣肘埃及发展的毒瘤。18世纪中叶后,奥斯曼帝国走向衰落,在埃及的统治也开始走向动摇,1768年,马穆鲁克赶跑了奥斯曼帝国的帕夏,几乎恢复了埃及的独立,但随后又陷入无休止的内讧中,埃及统治秩序陷入全面崩溃,1798年,拿破仑入侵埃及,马穆鲁克军队抵抗,两军在金字塔下决战,即著名的金字塔之战,拿破仑运用步兵空心方阵加炮兵的战术,以轻微代价大败马穆鲁克,给与马穆鲁克势力以沉重打击,拿破仑入主埃及,法国入侵者的入侵,也拉开了埃及近代历史的序幕。

拿破仑入主埃及后,在统治方面加强对埃及人民的压榨,竭力搜刮掠夺,将埃及珍贵的历史文物搜刮一空,运回法国,甚至炮轰狮身人面像,拿破仑制定严密的税收制度,由法国税吏负责征收。广大农民成为法国殖民者的附庸,生活十分悲惨,不仅如此,拿破仑还强迫向埃及各地商人索取贷款,聚敛财富,要求商人提供50万第纳尔的贷款。同时向亚历山大港等其他城市的商人索取数额不等的贷款,贷款其实是空头支票,根本无法兑现,据统计法国当局在占领埃及的短短两个月内,就通过种种方式夺取四百多万法郎的巨额财富。法国殖民者的倒行逆施,激起埃及各地人民的愤怒,一向与法国作对的英国,也不愿让拿破仑和法国的势力在近东地区膨胀,开始积极准备干预埃及,同年10月22日,开罗人民聚集于爱资哈尔寺,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反对拿破仑的起义,遭到拿破仑血腥,血流成河,与此同时,英国海军在纳尔逊的率领下,开始出兵干预法军在埃及的行动,1798年8月,英国海军在纳尔逊率领下,在亚历山大附近的阿布基尔打败法国海军,切断埃及法军与国内的联系,与此同时,英国又煽动奥斯曼帝国出兵埃及,拿破仑孤注一掷,决定远征叙利亚,但遭到叙利亚当地人民与奥斯曼军队的顽强抵抗,被迫撤退。次年,8月,自感前途无望的拿破仑率领少数亲信返回法国,留克莱贝尔为埃及法军司令,此时,英国舰队完全控制埃及沿海地区,奥斯曼大军即将逼近埃及,埃及人民的起义不断爆发,内外交困的克莱贝尔于1800年1月与奥斯曼帝国签订《阿里什和约》,承诺撤出埃及,法军撤离后,埃及仍归奥斯曼帝国所有,然而,这一和约遭到英国方面的拒绝,求和无门,走投无路的克莱贝尔孤注一掷,进攻入侵埃及的奥斯曼军队,将其击溃,并准备长期盘踞埃及,愤怒的开罗人民再次爆发起义,与法军殊死斗争,6月14日,克莱贝尔被埃及学生刺杀,由梅努接任司令,次年3月,在英国的支持下,奥斯曼军队卷土重来,进入埃及,法军节节溃败,梅努于8月31日投降,三天后,法军全部撤出埃及。

虽然法军撤离埃及,但埃及的局势依然混乱,此时,埃及主要有以下几股势力,一是卷土重来的奥斯曼统治者,二是在背后操纵的英国殖民者和盘踞在埃及海岸的英国海军,三是虽然遭到拿破仑重创,但仍然在广大地方拥有强大势力的当地马穆鲁克,几股势力面和心不和,互相拆台,使得埃及局势更加混乱,在这样的乱世中,在这样的局面下,·阿里开始走上历史舞台。

·阿里全名·阿里·本·易卜拉欣。原系阿尔巴尼亚人,1769年3月4生于希腊沿海城镇卡瓦拉(当时属于奥斯曼帝国的鲁米利亚省)一个驻军小头领家庭。父亲是当地的下级军官(护路队队长)易卜拉欣·阿加。·阿里自幼双亲去世,饱尝人世艰苦,为了谋生,他投身行伍,因体格健壮,机智勇敢,得到长官赏识,成为军队中的小头目,1787年,阿里娶了自己的表姐,一位富婆寡妇为妻,在她的帮助下,阿里在军队中平步青云,同时又通过贩卖烟草,获得巨额财富,广交豪杰,在军队中拥有巨大声望。拿破仑入侵埃及后,1801年初,阿里再次参加奥斯曼军队,在叙利亚、巴勒斯坦等地招募阿尔巴尼亚人,重整为一支强大的阿尔巴尼亚骑兵队。当年,土军再次进驻埃及,同英国一起对法作战。5月9日,阿里的骑兵利用夜晚法军防备松懈之时,发起突袭,在西奈半岛的罗马纳取得胜利。由于他能征善战,计谋深远,很快被奥斯曼军队统帅胡斯鲁任命为阿尔巴尼亚军团(埃及总督的主力部队)的指挥官。阿里善于权术,他借助埃及人民的力量,巧妙的策划,并利用各种矛盾一步步攀上权力的顶峰。1801年9月,法军撤出埃及,奥斯曼帝国恢复了对埃及的统治,而马穆鲁克则在英国的扶植下重新抬头,成为埃及的统治阶级。面对这种情况,阿里于1803年先与马穆鲁克结盟,对抗奥斯曼政府。他指使缺饷士兵在开罗发动兵变,在达米埃塔港击败土军,俘虏统帅胡斯鲁。奥斯曼政府所派的新帕夏也在1804年被士兵投入海中。至此,奥斯曼政府在埃及的影响力被大大削弱。而后,阿里又向马穆鲁克操起屠刀,他利用、挑拨马穆鲁克集团的内部矛盾,使他们互相残杀。利用埃及的教长、绅士和富商的支持,打击马穆鲁克,1805年5月,在阿里的一手策划下,埃及当地教长,绅士,富商等驱逐奥斯曼帝国任命的帕夏,拥立阿里为埃及帕夏,7月,奥斯曼苏丹塞利姆三世被迫承认阿里的地位,埃及获得了事实上的独立,对埃及虎视眈眈的英国殖民者不甘政权旁落,1807年,英国海军攻击亚历山大,罗塞塔,企图以此为跳板进攻埃及,被当地守军击败,由于拿破仑在欧洲势力飞速发展,无暇顾及埃及的英国政府于9月14日与阿里议和,撤出亚历山大,至此阿里坐稳了在埃及的宝座。

此时,反对阿里的势力只剩下马穆鲁克,上台统治的阿里深知尾大不掉的马穆鲁克为掣肘埃及近代化的毒瘤,因此,决心彻底铲除这一毒瘤,1811年3月1日,阿里以委任他的第二个儿子图松领兵出征(今沙特西部沿海地带)为名,邀请开罗附近的马穆鲁克大小头领及其随从前来开罗的萨拉丁城堡出席宴会,摆下鸿门宴,放松戒备的马穆鲁克头领仅带着少数侍从赴宴,宴会结束后,阿里立即关闭大门,对马穆鲁克首领发动突然袭击,结果只有一人漏网,其余尽数被歼。紧接着,阿里在全埃及展开大搜捕。经一年多的清剿,共消灭1000多人,群龙无首的马穆鲁克余党或仓皇逃窜各地,或宣誓效忠阿里,部分余党逃亡苏丹。其领地和财产均被没收,马穆鲁克至此彻底灭亡。以如此方式退出历史舞台。

阿里上台后,效仿欧洲,开始了对埃及的一系列改革,开启了埃及近代化的道路,事实上,早在法国拿破仑占据埃及期间,为了种种目的,已在埃及开展一些列近代化研究和改革,但收效甚微,在其基础上,阿里开始了埃及近代化的探索,首先是农业方面,1814年,阿里,将全部包税领地收归国有,实际上为阿里个人所有,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阿里将大批的土地纷纷封给皇亲国戚和达官贵人。他们成为新兴的地主阶级,成为阿里王朝的统治支柱。同时,阿里将原来五花八门的苛捐杂税合并为一种土地税,由国家统一按土地优劣确定税额。由于实行了度量衡的标准化并对全国土地进行了丈量,向国家纳税的实际土地面积大增,因而在农民负担减轻的同时,增加国家的税收,客观上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国家的财政收入,同时大力兴修水利,鼓励农业生产,埃及气候干旱,日照充足,沙漠众多。可耕作土地不多,阿里将适应埃及自然环境的海岛棉引入埃及作为经济作物,并将埃及的农业经济重定向向棉花。由于英国纺织业愿意出钱来买这样的棉花,阿里下令大多数埃及农民必须种植棉花,不许种其它作物。在收获时期阿里本人出钱将所有的收成都买下,卖给纺织厂,赚取差价。这样他将整个埃及的棉花收获变成他自己的垄断,获得巨额财富,尽管是为了敛财,但引进长绒棉这一举措,极大地改变了埃及的经济结构,时至今日,棉花出口仍然是埃及的骄傲,在埃及经济中占有重要比重,赚取大量外汇。

在工业方面,阿里引进西欧技术力量,大力发展工业,聘请欧洲技师,培养本国技术工人,创办了埃及第一批近代机器工业。如纺织厂,火药厂,造纸厂,染料厂,造船厂,铸造厂等等,然而,尽管这些工厂采西欧的机器和生产技术,但并没有建立如西欧一般的正常劳资关系,工厂的工人多是破产龙鸣,手工业者甚至奴隶,被强征进厂,天天过着996的生活,没有人身自由和社会保障,地位地下,劳动强度很大,工资很低,甚至不给工资,只给饭食,时常还遭到监视,辱骂和毒打,许多人身患疾病,其生产效率极为底下,工人罢工,暴动不断爆发,严重阻碍埃及工业化的发展。贸易方面,阿里鼓励贸易,修复交通,统一币制,扩建亚历山大港,使之成为国际性的商港。

在教育方面,阿里深知人才的重要性,派遣许多留学生去往西欧留学,学习欧洲技术。同时,创办大量大学和专门学校,如医科学校,炮兵学校,工程学校和农科学校,以培养专门的人才。为了向这些专科学校输送具有一定科学和文化知识的学生,政府还创办了世俗小学和中学,进行扫盲,普及文化教育,这些学校最初由军事部门管理,因为当时办学校的目的是军事服务,后来逐渐设立了专门的教育管理机构。阿里还兴建印刷厂,创办报纸,1821年,埃及第一家印刷厂——帕夏印刷厂正式创建,1828年,埃及第一份报纸《埃及事件报》创办,除此之外,阿里还令学者改良阿拉伯语,阿拉伯文,使之吸收近代科学术语,阿里的教育与文化改革,普及了教育,为埃及的教育近代化奠定基础。在行政方面,1829 年,·阿里设立咨议会,迈出了政治现代化的重要一步。咨议会由政府高官、宗教长老、名流显贵组成,其中 100 名来自于村级长官。1839年改组为协商会议,虽然仅仅只是咨询机构,但在埃及的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阿里打乱埃及传统的部落和伊克塔(封建领地)的行政区划,·阿里构建新的行政区划和政府管理体系,创建了现代意义上的行政机关。地方行政实行三级制。全国分为 24 个省,上埃及 14 个,下埃及 10 个,下设县、村两级。省长由中央政府任免,县长受制于省长,村长听令于县长。省级官员的责任权限扩大。他们负责征兵、税收、地方安全、公共事务以及包括组织劳动、监管耕种、分发种子、指导工业发展等在内的经济职能。加强中央集权。

阿里的行政,教育,农业,经济改革,都是为其军事改革做铺垫的,阿里出身军旅,始终坚持军事优先,梦想建立一个强大的埃及军事帝国。1823年,·阿里从上埃及征募农民,并让一名法国军官按照的拿破仑的军制来训练他们。有别于佣兵团,这批部队采取西式训练与武器,军营式集中管理,如以编号取代姓名、明显的军衔制度、严格的军规、每日数次点名等等。该部队训练成效良好,多次在与地方起义的交战中崭露头角。满意的·阿里解散了所有他的老式阿尔巴尼亚和马木鲁克军队,并要求他所有的军队全部仿照“新军”的模式进行训练。为了使得他的军队有足够的士兵,他在辖区确立了全面征兵制,此举所保证了埃及兵源充足,但引发了平民的激烈反抗,19世纪20年代,穷兵黩武的埃及

拥有军队20万,埃及人口的 4%都在充军,占劳动力的 12%,超过当时欧洲的普遍比例,也极大地加重了财政负担,阿里同时大力组建海军,购买外国战船及自产,1839年,埃及已拥有战舰32艘,海军15000多人,超过奥斯曼帝国,成为当时地中海东岸最强大的海军

强大起来的埃及很快走向对外扩张的道路。阿里首先将矛头指向苏丹地区,阿里将今天的苏丹看作是水、土和资源(主要是金和奴隶)的扩张。1820年他下令征服和占领苏丹。到1823年,苏丹大部形式上是奥斯曼帝国的属地,实际上却成了埃及的领地。阿里将苏丹划分为4个行政区,并于1825年在青尼罗河和白尼罗河的交汇处建造新城,命名为喀土穆,作为埃属苏丹的行政中心。喀士穆后来发展为今日苏丹的首都。1811年,阿里应奥斯曼政府要求,派儿子图松出兵汉志,沙特家族和瓦哈比教派反对奥斯曼统治的起义。埃及军队在阿拉伯半岛遇到阿拉伯人民的英勇抵抗,伤亡惨重。阿里遂亲自出征,经1年8个月苦战,将起义。1816年,起义再度爆发,阿里派长子易卜拉欣帕夏出征汉志。1818年9月,埃军占领了汉志的大部分地区,控制了教圣地麦加和麦地那。不过,在长达7年的战争中,埃及军民伤亡多达10万人,付出了沉重代价。

在阿里统治的早期,阿里注重与名义上的宗主国奥斯曼帝国的关系,经常与奥斯曼帝国并肩作战,但是,利益的冲突,很快使得双方分道扬镳,大打出手,1821年,希腊独立战争爆发,应奥斯曼帝国请求,阿里派易卜拉欣帕夏率17000步兵,700骑兵支援奥斯曼帝国希腊独立,后又不断增兵,条件是将叙利亚地区割让埃及,然而,由于西方列强的干涉,1827年,英法俄三国舰队大败埃及舰队,奥斯曼军队与埃及军队一败涂地,次年,易卜拉欣率残部逃回埃及,埃及前后死伤3万以上,海军全军覆没,一无所获,奥斯曼帝国也以希腊独立。埃及战败为由,拒绝割让叙利亚地区,只同意割让克里特岛,阿里大怒,双方关系至此彻底破裂。

1831年11月,阿里借口以阿克帕夏扣留逃亡巴勒斯坦的农民为名,命令易卜拉欣帕夏进军叙利亚。埃及军队接连攻陷耶路撒冷,雅法和大马士革等地,并很快攻入小亚细亚,奥斯曼军队无力抵抗,一败涂地。奥斯曼苏丹马哈茂德二世在惊慌失措中宣布阿里为叛徒取消他的埃及总督职位,并连续增派军队迎战,但他们根本不是受过欧式训练的埃及军队的对手,节节败退,易卜拉欣帕夏从海陆两路进逼伊斯坦布尔,奥斯曼帝国危在旦夕。奥斯曼帝国在病急乱投医下接受了俄罗斯提供的军事保护,签订了土-俄亲善互助的洪基尔——斯凯莱西条约(Treaty of Unkiar Skelessi),俄国出兵干涉,英法两国也不愿看到埃及过分强大,也出面进行“调停”,双方议和,阿里从小亚细亚撤军,作为补偿他获得克里特和汉志。易卜拉欣被授命为叙利亚的总督。阿里一连串的胜利扩大其自立的信心,甚至在1838年5月宣布他正筹备独立事宜,等到欧洲列强同意其“建国”之后,就不再向奥斯曼苏丹缴交纳贡年金,这使苏丹与列强大为震惊,以俄国为首的列强派使者劝说,才暂缓了独立事宜。

然而,双方很快又再次大打出手,1839年,不甘失败的奥斯曼苏丹马哈茂德二世,总想伺机复仇雪耻。签订英土商约换得英国支持的保证以后,苏丹认为收复失地的时机已到,于1839年5月底派军队越过幼发拉底河,进入埃及易卜拉辛控制的地区。结果在6月24日的尼齐普战役中,4万土军遭到惨败。至此,马哈茂德二世的努力几乎付诸东流,不久,马哈茂德二世忧愤而死,马哈茂德去世后,他的儿子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即位(1839-1861在位)在法国的支持下,埃及军队再次进军小亚细亚,兵临伊斯坦布尔,西方列强不愿埃及过于强大。1840年,英,俄,普,奥,土五国撇开法国,签订《伦敦条约》,承诺列强保障阿里对埃及的世袭统治,以及他终身对阿克的管理,但要求埃及立刻撤军,放弃克里特,叙利亚,阿拉伯半岛等地区,保证每年向奥斯曼帝国纳贡,条约规定,如果阿里在十天内不接受条约,则剥夺其管辖阿克的权利,若20天内不接受条约,则剥夺其一切权利,并诉诸武力灭亡埃及。这样的无理行为自然遭到阿里断然拒绝,1840年9月,英国舰队封锁叙利亚海岸,炮轰贝鲁特和其他港口,埃及军队损失惨重。奥斯曼苏丹宣布革除阿里的一切职务,接着英国奥斯曼联军在贝鲁特登陆,很快占领了黎巴嫩沿海城市,向埃及本土进军。叙利亚,黎巴嫩和巴勒斯坦等地也爆发了反对埃及统治的起义,导致埃及军队腹背受敌,1840年秋,埃及军队被迫撤出叙利亚和黎巴嫩。原本支持埃及的法国见势不妙,也放弃乐对埃及的支持,任埃及自生自灭。英国舰队开往亚历山大港,炫耀武力,炮轰亚历山大。埃及陷入绝境,只好向英国屈服11月5日,阿里被迫与英国签订《英埃协定》,放弃阿拉伯半岛,叙利亚,克里特等地,只保留埃及和苏丹,将陆军缩减至18000人,拆毁造船厂等工业,至此,阿里一生的扩张事业,全部毁于一旦。也使得埃及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正如埃及人民评价道:“他建造了一座宫殿,但毁掉的是整个埃及。”

与奥斯曼的战争失败后,年逾八旬的阿里受到巨大刺激,时而清醒,时而糊涂,统治也愈加暴虐,比如1844年他获得了埃及的债务达到8000万法郎的消息后,狂怒了整整六天,英国辉格党上台后,主张与阿里缓和关系。1843年,英国政府送给阿里一艘汽艇,维多利亚女王还送给他一张肖像,英国东印度公司也送给他礼品。另外,法国国王也授给他勋章。英法两国还邀请易卜拉欣去访问。但这些事情都没有引起阿里多大的兴趣。次年,他的长子——伊卜拉欣帕夏因风湿性疼痛和肺结核被送到意大利疗养,经数年医治,仍未好转,1848年,已年过八十,自知时日无多的阿里让位易卜拉欣,急召其回国,但易卜拉欣不幸病死于半路,此时阿里已陷入昏迷,不久,阿里与世长辞,享年80岁。由阿里的孙子,易卜拉欣的侄子阿巴斯即位,称阿巴斯一世。

阿巴斯是一个只知享乐,庸碌无能的纨绔子弟,他认为祖父的改革并没有给带来任何好处,相反是招致了欧洲列强的干涉。因此他决定改弦易辙,全盘摒弃阿里的改革,埃及重新向奥斯曼帝国称臣纳贡,他关闭埃及创办的工厂,学校,普通小学和中学,并将热心改革的知识分子逐出埃及。他又采取闭关自守的政策,放弃与欧洲的贸易。使得埃及完全倒退回阿里改革之前的样子,1854年,阿巴斯一世在宫中遇刺身亡,此后先后由他的叔父赛义德,易卜拉欣帕夏之子伊斯梅尔即位,他们重新采取欧化改革,部分地恢复了阿里时代埃及的荣光,但西方列强的渗透,使得埃及还是逐渐沦为半殖民地,阿里的子孙统治直至1952年末代国王法鲁克被纳赛尔推翻,享国150多年。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